- 歡迎訪問江西自考網!本站為考生提供江西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江西省教育考試院www.jxeea.cn為主。
2020年江西自考本科《美學》考點復習(一)
今年原定4月11-12日舉行的自考延期舉行,這給了大家更多的復習時間,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江西自《美學》考點,供參考使用。
考本科
考生如還想了解其他自考信息,敬請關注江西自考網。或是加入江西自考微信交流群和其他考生進行探討。
11、請簡要說明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答:審美活動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現在驚異、體驗和澄明三個基本環節及其起伏運動的狀態中。
①驚異:從日常生活中的躍出。審美驚異就是人在一定的現實境遇中由于與客體對象的直接契合所產生出來的一種迥異于日常生活經驗的特殊心境,既表現為客體對主體的召喚,也表現為主體對客體的向往。
②體驗:沉浸在與對象直接的相處中。審美體驗就是主體在具體審美活動中被具有某種獨特性質的客體對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對之進行領悟、體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靈受到搖蕩和震撼的一種獨特的精神狀態。
③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只有在審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與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與世界之間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開,從而使主體進入一種光明無蔽的澄明之境,一種最高的生存狀態。
12、什么是審美對象的非實體性與開放性?
答:①非實體性——審美對象不僅不是一種物質實體,而且也不是精神性的實體,它只是物質與精神、客觀與主觀相互滲透從而熔鑄成的一種獨特意象,審美對象就存在于審美主體對具備一定審美價值屬性的客觀事物獨特的觀照和體驗中;②開放性——即審美對象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窮盡性。審美對象既是有限的、確定的,但又具有無限性和不確定性。審美對象的無限性寄居在它的有限個體的存在中,審美對象的不確定性和不可窮盡性就根源于它那既與過去溝通又向未來開放的生產性的結構之中。
13、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動對審美活動的發生有什么意義?
答:①工具的出現,徹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體、器官和能力的狹隘性與固定性;②工具不僅包括物質性的勞動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獨有的運用語言符號的能力;③人類只是通過運用工具的勞動,才越來越廣泛、深入地學會認識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識;④工具作為人的智力的一種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創造的一種物質產品,又是人借以實際地改造自然的一種物質手段;⑤人類使用工具的勞動活動,不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同時造成人本身內在自然的人化。由上可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動是人的生產不同于動物生產的一種最本質的規定性,也是審美活動得以發生的真正前提。
14、確定審美形態的基本標準是什么?
答:①廣泛性或普適性——即不僅在某一種類或某一體裁中使用,而且還在其他一般藝術形式中使用,還在現實生活的審美中使用;②統攝性——即集雜多于統一。如中國古代審美形態術語頗多,且有零散性特點,就需要概括和統攝。按照這種統攝性原則,我們就會比較容易地發現中國古代審美形態的基本脈絡;③歷史性——有些審美形態積淀在民族的審美文化中,產生了長久而持續的影響,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了本民族審美文化的識別標志。
15、審美形態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生成性——一是指審美形態的歷史生成,二是指審美形態的個體相對性生成。審美形態的生成性也就是廣義的美的生成性,是關于美在審美實踐活動中生成的總規律的一個縮影;②貫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的哲學思想對審美形態的統攝性。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審美形態,從表面上看,往往只是特定的藝術形式或藝術風格。但在這種體裁和風格的背后,實際上潛藏著文化,尤其是哲學思想的制約性,這種制約性導致了審美形態的貫通性;③兼容性——是指審美形態是多種審美因素構成的有機體的感性凝聚。審美形態就是以一定的存在形式和審美風格為特征,以人生樣態和人生境界為底蘊,以審美情趣貫徹其中的有機整體;④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掌握審美形態的二重性特點,可以避免以西統中,或以中排西的簡單化做法,從而在審美形態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兩極對立中保持必要的張力。
16、審美形態的歷史性表現在哪里?
答:①表現為審美形態是特定歷史社會文化發展階段的產物;②審美形態的具體內涵在歷史發展中不斷演變。
17、比較中西審美形態與語言的關系。
答:審美形態與語言密切相關。首先,中國文字表意,高度重視詞匯;西方文字表音,高度重視語法;其次,由此引發的審美形態的區別是:中國文字長于抒情,具有詩性;西方文字長于敘事和論證,具有邏輯性。
18、優美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是超然優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實表現;②是秀雅協調的外在形式特征;③是和諧化一的內容;④是心曠神怡、愉悅輕快的審美體驗。
19、崇高的內涵和特征是什么?
答:內涵:①人與自然的對立與超越;②人與社會的對立與超越;③藝術作品的崇高風格。
特征:①雄偉壯闊的力量之美;②社會價值實現的昂揚之美;③剛毅堅強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邁的尊嚴之美。
20、悲劇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悲劇通過對人生存在的否定性體驗,從而展現對人生存在價值的肯定;②悲劇的審美沖突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社會及自身存在的沖突和超越;③悲劇的情感體驗是一種人生實踐存在的深層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