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爱人人射-人人爱人人爽-人人爱人人舔-人人擦-人人操天天射

  • 歡迎訪問江西自考網!本站為考生提供江西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江西省教育考試院www.jxeea.cn為主。

自考熱線:  0791-86250663

距2025年04月自考已經開始

距2025年10月自考報名還有47

所在位置:江西自考網 > 復習備考 > 正文

2020年江西自考本科《美學》考點復習(三)

2020-04-15 14:41:38   來源:江西自考網    點擊:   
  今年原定4月11-12日舉行的自考延期舉行,這給了大家更多的復習時間,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江西自考本科《美學》考點,供參考使用。

  考生如還想了解其他自考信息,敬請關注江西自考網。或是加入江西自考微信交流群和其他考生進行探討。

21、簡述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理論?
 
答:在西方美學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劇理論基礎的乃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他在《詩學》中對古希臘的悲劇藝術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總結,對于悲劇的情節、人物以及悲劇藝術的審美特征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探討。他認為,“悲劇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這可以說是悲劇理論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定義。他對于悲劇理論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在于他對悲劇藝術帶給人們的審美體驗的深刻分析。他認為,悲劇能夠借助于引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之情來使人們的靈魂得到凈化和陶冶。
 
22、喜劇的特征是什么?
 
答:①喜劇中包含著深刻的社會現實內容,這種對現實生活內容的反映是以與現實錯亂的形式表達出來的;②喜劇具有不和諧、悖謬的形式特征;③喜劇的情感形式是表現以笑為主的特征。
 
23、如何理解作為人生存在的悲劇和喜劇?
 
答:①悲劇和喜劇作為審美形態的存在并不限于藝術領域,而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歷史現象;②從馬克思主義實踐論和存在論的角度來看,悲劇和喜劇可以說是人生的兩種存在狀態;③悲劇和喜劇作為審美形態,其本質只有從人生實踐角度才能獲得更深刻的說明;④悲劇和喜劇具有社會性。
 
24、丑的特點是什么?
 
答:①由丑陋引起的情緒感受仍是一種審美情感;②作為丑的審美形態,表現為反常、混亂、給人以惡性的刺激等形式。
 
25、簡述羅森克蘭茲對丑這有一審美形態的研究的貢獻。
 
答:1853年他的《丑的美學》出版,不僅是第一部專門研究丑的美學著作,而且也標志著丑從此真正成為一種特殊的審美形態。主要貢獻:①把丑明確與美對立且并列起來,指出“丑不在美的范圍以內”,但其與美一樣同屬美學理論的范圍;②丑不僅是作為提高美的襯托物而被接納到藝術中來;③提出藝術創作中雖不可美化丑,然而在表現丑時,必須使之服從于美的一般法則;④顧及了藝術表現丑的效果,即有可能削弱、消除丑的令人不快之感。
 
26、荒誕的特征是什么?
 
答:荒誕作為一種審美形態,是西方現代社會與現代文化的產物,它是對于人生的無意義的虛無性的審美感悟。特點:①它是一種對人生存在無意義狀態的體悟;②荒誕的審美意象具有象征性;③具有怪誕的表現形式。
 
27、簡述人變成“非人”的含義。
 
答:①是人不再是全面體現人的本質的人,即人失去了自身的類的特征;②是人失去了在西方世界中所繼承下來的本質,失去了終極關懷的基礎;③荒誕之所以與自由結合為一體,是因為西方在工業社會中建構起來的所謂自由只是哲學意義的消解權威與核心的結果,是一種觀念形態的自由,而非現實的人生的自由。
 
28、簡述審美經驗是人生實踐的一種重要形式。
 
答:①藝術活動本身就是藝術家審美的人生實踐;②這種藝術活動的實踐性導致了審美經驗具有創造性和生成性;③藝術作品在被接受過程中,必然要和廣大接受者的人生實踐發生密切的聯系。
 
29、審美經驗的兩種直觀性是什么?
 
答:①感性直觀性——主體憑借自己的感覺器官直接與對象打交道,對象也以自己的感性外觀呈現給主體,從而在主客體之間建立起一種感性直觀的關系;②本質直觀性——因為排除了概念對于理性認識的干擾,所以審美經驗能夠有效地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把握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
 
30、為什么審美經驗具有非功利性?
 
答:①首先,從審美對象的角度來看,審美經驗只涉及事物的外觀和形式,與實際事物的存在毫無關系,是直接將事物的形式與自身的感受相聯系;②其次,從主體的角度來看,審美經驗的基本功能在于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這要排除功利因素的干擾。

上一篇:2020年江西自考本科《美學》考點復習(一)
下一篇:2020年江西自考本科《美學》考點復習(四)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

  • 江西自考網便捷服務
  • 江西微信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動、學習探討,提升自己。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免費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