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訪問江西自考網!本站為考生提供江西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江西省教育考試院www.jxeea.cn為主。
2020年4月江西自考本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點復習4
今年原定4月11-12日舉行的自考延期舉行,這給了大家更多的復習時間,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江西自考本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點,供參考使用。
第二節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一、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單選)社會基本矛盾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論述)兩對社會基本矛盾之間的關系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這兩對基本矛盾、不是互相孤立、互相平行的,而是相互制約、有主次之分的。
首先,由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作為社會的經濟基礎又決定社會的上層建筑,所以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對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起著主導作用。
其次,由于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經濟基礎是聯系上層建筑和生產力的中間環節,所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的解決,又有賴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的解決。
(簡答)為什么說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基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會形態之中,貫穿于每一個社會形態的始終;這兩對矛盾制約和決定著其他各種社會矛盾,決定著整個社會的面貌,決定著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和客觀趨勢,決定社會形態由低級到高級的演進。
二、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單選)歷史上最初產生的兩個階級是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
(簡答)馬克思曾說,他對階級斗爭學說的新貢獻有如下幾點:
(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級相聯系。
(2)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
(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產階級社會的過渡。
(單選)階級首先是一個經濟范疇,是一些經濟集團,劃分階級的唯一標準是經濟標準,不能用政治標準和思想標準劃分階級。
(單選)物質利益的對立是階級斗爭的根源。
(簡答)(單選)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首先,階級斗爭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最明顯地表現在社會形態更替的過程中。
其次,階級斗爭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還表現在同一個社會形態的量變過程中。
三、革命和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單選)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標志是國家政權從反動階級手里轉移到革命的進步的階級手里。
(單選)反動階級對革命政權的篡奪,都不能算社會革命。只有進步的革命的階級反對反動統治階級的國家政權的斗爭,才是社會革命。
(單選)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
(多選)社會革命有多種類型。主要有:新興封建主階級推翻沒落奴隸主階級的革命;新興資產階級推翻沒落封建設主階級的革命;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革命;在奴隸社會,奴隸反對奴隸主階級的革命,在封建社會,農民反對地主階級的革命;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進行的民族民主革命;等等。
(單選)馬克思說:“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這句話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社會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重大作用。
(論述)社會革命與社會改革的區別。
社會革命與社會改革都是為了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從而推動社會發展的歷史運動形式。同時,二者之間又有明顯的區別。
首先,社會革命是人類社會的根本質變,是用新的進步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落后的社會制度;社會改革則是同一社會制度總的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不改變社會制度的根本性質。
其次,社會革命是由被統治階級發動的,目的是推翻反動統治階級的國家政權,建立新的革命階級的政權;社會改革則是由統治階級或統治階級內部的某種社會勢力、社會集團發動的,目的是維護和鞏固統治階段的統治地位。
再次,從歷史上看,社會革命往往要通過暴力革命的形式;社會改革雖然也要付出代價,甚至流血犧牲,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規模的武裝斗爭和暴力沖突的形式。
(簡答)社會改革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人方面:
第一,社會改革可以鞏固新生的社會制度或使原有的社會制度持續存在并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
第二,在社會主義社會以前,社會改革為新社會制度的誕生作量變和部分質變的準備。
第三,在社會經濟、政治等社會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變更。
(單選)社會改革的普遍性是指社會改革不僅僅存在于社會主義社會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來的各種社會制度中。
(單選)社會改革的特殊性,是指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改革具有自己的特點,特別是指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與階級社會的改革相比較,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特點。
(單選)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多選)我國當前改革的性質和特點有:我國的改革之所以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我國的改革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過程;我國的改革是在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中的社會主義自我完善過程;我國的改革必須正確處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這個黨的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
四、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多選)文化是人和社會的具體存在方式,它具有以下三個根本特性:文化的創造性、文化的自由性、文化的兼容性。
(多選)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文化具有信息功能;文化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文化具有促進社會發展的功能;文化具有認識功能。
(多選)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統領文化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
(簡答)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它具有堅持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再次,它具有大力發展和科學事業的功能。
第三節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一、人的本質和人與社會的關系
(單選)人的本質不是由人的自然屬性決定的,而是由人的社會屬性決定的。
(單選)所謂勞動是人的本性,是指勞動是一切人所共有的一般本質
(簡答)為什么說勞動是人的一般本質呢?這主要是因為勞動是人從動物界分化出來的基本標志和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特征。
(單選)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多選)由于人的具體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即它是由社會關系決定的,所以它就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關系的變化發生相應變化的;在階級社會里不是超階級的,而是有階級性的。
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單選)是廣大人民群眾還是個別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即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上,存在著根本分歧。
(單選)歷史唯心主義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前提出發,片面夸大極少數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認為歷史是由英雄豪杰、帝王將相、立法者、思想家創造的,否認廣大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這種觀點是根本錯誤的。
(單選)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多選)人民群眾推動歷史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單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完旨。
(單選)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人民群眾卻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受既定的歷史條件的制約。
(多選)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內容:
第一,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
第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第三,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
第四,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
(單選)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單選)“一切為了群眾”,這是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
(單選)“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方法,也是群眾路線的基本工作方法。
(單選)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單選)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三、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簡答)杰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一般地說,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夠反映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發展趨勢,比同時代、同階級的人站得高,看得遠,能夠提出社會發展的先進思想和主張。
第二,先進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夠根據他們的先進思想和主張,制定具體的綱領、路線、政策和戰略、策略,并動員和組織本階級成員與廣大人民群眾同阻礙社會進步的反動階級、反動社會勢力進行斗爭。他們在斗爭中起著核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三,在歷史發展的一定階段上,某些占統治地位的剝削階級的代表人物,在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可能成為“開明的政治家”,他們的一些主張和改革打措施,也對社會發展起某些促進和推動作用。
第四,杰出的科學家、思想家、理論家、教育家、文學藝術家等等的創造性活動及其成果,對于人類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單選)正確認識和評價杰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就必須堅持歷史主義觀點,是因為來出人物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單選)歷史證明,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取得的每一個勝利,都是和無產階級領袖的來出貢獻分不開的。
考生如還想了解其他自考信息,敬請關注江西自考網。或是加入江西自考微信交流群和其他考生進行探討。
上一篇:2020年4月江西自考本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點復習3
下一篇:2020年4月江西自考本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點復習5